【冕宁春西波酒店】食在中国,味在四川—凉山篇
凉山彝族自治州,是中国大的彝族聚居区,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“南方丝绸之路”的重镇,这里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四季如春,平均气温17℃可同春城昆明媲美,享有“万紫千红花不谢,冬暖夏凉四时春”之誉。这里自然风光雄奇秀美,有代表性的景区、景点160多个,邛海—泸山、螺髻山、泸沽湖、灵山寺等景点充满了仙境般的神奇与美丽。这里是嫦娥飞天的地方,州府西昌市被称为"中国航天城"、"东方休斯顿"。这里是中国革命史上有过重大贡献的。
【冕宁春西波酒店】凉山彝族自治州,是中国大的彝族聚居区,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“南方丝绸之路”的重镇,这里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四季如春,平均气温17℃可同春城昆明媲美,享有“万紫千红花不谢,冬暖夏凉四时春”之誉。这里自然风光雄奇秀美,有代表性的景区、景点160多个,邛海—泸山、螺髻山、泸沽湖、灵山寺等景点充满了仙境般的神奇与美丽。这里是嫦娥飞天的地方,州府西昌市被称为"中国航天城"、"东方休斯顿"。这里是中国革命史上有过重大贡献的。
这个作为四川乃至中国冬季宜度假居住的城市,拥有众多回味**的风味美食令人馋涎欲滴、乐而忘返。彝族人的饮食文化,因为有特别的民族习惯,更具有山里的芬芳。麻辣鲜香的西昌火盆烧烤、鲜嫩可口的邛海醉虾,色鲜味美的冕宁火腿;香飘四溢的酥油茶,遍布大凉山的彝家坨坨肉...
彝族坨坨肉是彝族人逢年过节及招待贵客的招牌菜,彝语称“乌色色脚”, 意思是猪肉块块。其肉为30斤以下以非饲料喂养而成的小猪为原料,辅以彝族特的香料、佐料稍加加工而成。其肉块硕大,一般呈正方形,故称“坨坨肉”。坨坨肉味醇厚、肉质细嫩且鲜美、脆而不绵、肥而不腻,入口化渣,口感细腻,颇有民族之味充,充分体现了彝族人“大块吃肉,大 碗喝酒”的豪放性情。建昌板鸭拥有几百年的加工历史。据元、明历史记载,西昌原名建昌,以出产板鸭著称,故名建昌板鸭。《西昌县志》记载:“鸭古名鹜,雄者羽毛美,雌者次之,县人挨户饲养,用为筵宴上品,重为四五斤。其肉、肝及卵,气味之美,为他省之冠。虽之苏鸭、闽鸭,亦所不及所谓建鸭、建肝是也。鸭肝以西宁镇所产者为一,每副重十二两;鸭肉若用盐腌之成为板鸭,则美不可言矣”。
建昌鸭主产于凉山州安宁河谷一带,是**地方品种,已列入国家首批遗传资源保护名录。建昌板鸭是用生态放养填肥后的建昌鸭为原料,经传统工艺腌制风干而成。其外形饱满、体干皮亮、丰厚、紧密呈玫瑰红色、肉质细嫩、香味浓郁、不肥不腻,是居家、旅行、馈赠的传统风味食品。
凉山的西昌醉虾,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的特色美食。肉质鲜嫩细腻,融入了酒的醇香,口感更为丰富,且让人食欲大增,别具一番风味。醉虾滋味鲜美独特,让人百吃不厌。西昌醉虾主要制作原料有鲜活虾、豆腐乳汁、酱油、味精、香油、葱白、姜末、精盐、绍酒、麻油、辣椒、青蒜、香菜、胡椒粉等。食之既有活虾的鲜味,又有佐料的香味,**可口。走在西昌的大街小巷,到处都能看到烧烤店,有火盆烧烤、竹签烧烤……因此,西昌又被称为“烧烤之城”。上世纪90年代,西昌火盆烧烤开始兴起。后因2006年西昌评选成为“中国旅游城市”后,当地旅游业迎来快速发展,进一步带动烧烤火爆发展。如今,烧烤已成为西昌市一张名片,还成了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凉山的冕宁火腿,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的传统特色美食。冕宁火腿选用凉山乌金猪与优良种猪杂交的生猪后腿为主要食材,经过选料、修坯、腌制、洗晒、整形、发酵、贮藏等工序精制而成。火腿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氨基酸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,色香味俱全,食之香气浓郁,风味独特,深受食客的欢迎。
大凉山盐源,传说中“神仙居住的地方”,含有矿物质的山泉水孕育着盐源人,也孕育着盐源苹果。作为南方苹果的代表,盐源苹果在****市场上享有盛誉。盐源苹果具有果大形正、色泽厚重、芳香浓郁,皮薄汁多,酸甜爽口,硬度适中、成熟早等特质。盐源苹果2010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